特斯拉官网显示,他们正在招聘 “数据采集操作员”(Data Collection Operator),薪资待遇为每小时 25.25 美元至 48 美元,还包括奖金激励和股票权益。该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穿戴动作捕捉服和 VR 头盔,为 Optimus 机器人收集数据。应聘者需身高在 170cm 到 180cm 之间,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能长时间站立、走路或弯腰,并在负重不超过 13.6kg 的情况下,每天步行至少 7 小时。工作时间不固定,可能包括白班、夜班和周末加班。特斯拉提醒应聘者,长时间使用 VR 设备可能引发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
特斯拉的 Optimus 机器人项目自 2021 年首次在 “特斯拉 AI 日” 活动上亮相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Optimus 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是通过模仿人类的动作来执行各种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Optimus 的初代版本在 2022 年展示了其基本的行走和抓取能力,但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限制。
2023 年,特斯拉推出了 Optimus 的第二代版本(Optimus Gen 2),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进。Optimus Gen 2 的行走速度提高了 30%,重量减轻了 10 公斤,手部自由度增加到 11 个,使其能够更灵活地处理各种物体。Optimus Gen 2 还具备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自我训练和进化。
Optimus 机器人的训练数据主要通过人类操作员穿戴 VR 头显和动作捕捉服来收集。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还使得远程数据收集成为可能。特斯拉的工程师们通过不断优化神经网络,使 Optimus 能够在特斯拉工厂中执行越来越复杂的任务,如分装电池和处理日常物品。
Optimus 的应用场景包括在工厂中执行高危和重复性工作,还可以在仓库、配送中心、零售店和医疗机构中发挥作用。
在机器人领域,特斯拉并不是唯一一家致力于开发 AI 驱动的人形机器人的公司。Figure AI、英伟达、波士顿动力和 Agility Robotics 等公司也在积极开发各自的机器人产品。
Figure AI 成立于 2022 年,由连续创业者布雷特・艾德考克创立,旨在解决全球劳动力短缺问题。该公司在 2023 年推出了其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 Figure 01,并计划在 2024 年 8 月发布 Figure 02。Figure AI 的机器人设计注重实用性,性能目标为达到人类能力的 50-60%,并且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
英伟达通过其 Project GR00T 项目展示了利用 Vision Pro 头戴设备训练人形机器人 AI 的新进展。波士顿动力则展示了其 Atlas 人形机器人的更新版本,用电动系统取代了液压系统。Agility Robotics 计划建立一个工厂,每年预计产能高达 1 万台双足 Digit 机器人。
这些公司希望 AI 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协助人类在仓库、工厂、配送中心、养老院、零售店、医疗机构、甚至在私人住宅等各种环境中工作。
人形机器人需要昂贵的部件,如执行器、电机和传感器才能正常运作。高盛分析师表示,这些成本有望在未来几年下降。他们指出,每台机器人的成本已经从去年的 5 万至 25 万美元、降至 3 万至 15 万美元。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成本、技术成熟度、安全性和社会接受度等因素都将影响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