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谷歌的两次重大收购计划都被迫中止。网络安全初创公司 Wiz 拒绝了谷歌 230 亿美元的收购要约,选择了首次公开募股(IPO)。几周前,谷歌也决定放弃对软件公司 HubSpot 的收购计划。反垄断审查的压力显然是导致这些交易失败的主要原因,监管机构对科技巨头的并购行为越来越严格。
谷歌对 Wiz 的收购计划未能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反垄断审查的压力:谷歌在全球范围内面临多起反垄断案件,监管机构对其收购行为进行严格审查。过去一年,谷歌的多次收购计划因监管压力而流产,这次对 Wiz 的收购也未能幸免。
-
Wiz 的决定:Wiz 选择拒绝谷歌的收购邀约,转而寻求独立 IPO。Wiz 联合创始人在致公司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公司决定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 IPO。
-
市场和投资者的反应:Wiz 的风投机构股东对交易失败感到失望,但市场重新评估了 Wiz 的价值。Wiz 本身并不缺乏资金,且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Crowdstrike 在近期发生的全球大范围故障中受到严重打击,这或许让市场重新开始评估网络安全公司的价值。
谷歌过去的收购历史中有几笔交易特别引人注目。比如,2012 年,谷歌以 125 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这不仅是谷歌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也是其进军硬件市场的重要一步。不过,2014 年谷歌又以 29 亿美元将摩托罗拉移动卖给了联想。
在云计算和网络安全领域,谷歌一直在积极投资,试图增强市场竞争力。比如,2022 年谷歌以 54 亿美元收购了网络安全公司 Mandiant,显示出其在这一领域的战略布局。不过,谷歌在这些领域的扩展依然面临着巨大的监管压力和市场挑战。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机构对科技巨头的并购活动进行了严格审查,反垄断审查成了科技行业并购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比如,Adobe 计划以 200 亿美元收购 Figma,但由于反垄断问题,这笔交易最终未能达成。同样,亚马逊计划收购 iRobot 的交易也因反垄断问题而失败。
谷歌的多次收购尝试也因反垄断审查而受阻。过去一年中,谷歌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一连串的垄断案件。即便在减少大规模并购的情况下,审查力度仍在不断加强。严格的监管导致谷歌多次收购科技公司的交易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