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最近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共有 225 家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筹集了总计 123 亿美元的资金。投资者特别青睐早期阶段的企业。比如,加拿大的 AI 初创公司 Cohere 在最新一轮融资中拿到了 5 亿美元,估值达到 55 亿美元。另外,OpenAI 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的弟弟 Jack Altman 主理的 Alt Capital 也领投了 SF Compute 的 12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使得 SF Compute 的估值达到了 7000 万美元。
在这些投资者中,有一些重量级玩家,比如新加坡的 Lanchi Ventures、加拿大的 PSP Investments、思科、日本的富士通和 AMD Ventures 等。各家投资策略不同,Lanchi Ventures 更看重早期阶段的公司,而 PSP Investments 则更喜欢那些已经展示出市场潜力的中后期公司。
初创公司融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 文本生成:如 Cohere 公司,专注于大语言模型的开发。
- 搜索引擎:如 MainFunc 公司,推出了 AI Agent 搜索产品 Genspark。
- 算力共享:如 SF Compute,提供短期算力租赁服务。
- 多模态生成: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的生成技术。
MainFunc 由前百度高管景鲲和前小度 CTO 朱凯华联合创立。景鲲曾是百度集团副总裁和小度科技的 CEO,有着丰富的 AI 技术研发经验。MainFunc 最近完成了 60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新加坡的 Lanchi Ventures 领投,公司估值达到了 2.6 亿美元。Genspark 是 MainFunc 的首款 AI 产品,专注于提供搜索服务。它的 Beta 版本一上线,就在 Product Hunt 社区的今日新榜上占据了第四的位置。
生成式 AI 领域正面临一个大难题:高质量训练数据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困难且成本高昂。随着初创公司把网络资源用得差不多了,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选择阻止爬虫抓取他们的数据,这使得训练数据的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估计未来十年内,AI 训练数据市场将从 25 亿美元增长到 300 亿美元。训练模型的过程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比如 OpenAI 的 GPT-4 训练成本高达 7800 万美元,而 Google 的 Gemini 模型则需要 1.91 亿美元。
科技巨头如 Google、Amazon 和 Nvidia,将生成式 AI 投资视为战略性赌注。生成式 AI 技术的应用前景广泛,不仅能生成文本、图像和视频,还能在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发挥作用。比如,生成式 AI 可以帮助医生生成诊断报告,为金融分析师提供市场预测,还能为教师生成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在 2024 年的融资情况也显示出强劲势头。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这个领域吸引了 252 亿美元的投资,几乎是 2022 年的 9 倍。2024 年上半年,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继续拿到了大笔资金,尤其是那些刚起步的企业。比如,韩国的 Beeble AI 在 7 月 11 日宣布融资 475 万美元,目标是为独立电影制作人提供虚拟制作平台。另一方面,AI 市场的并购活动也在升温。谷歌以 230 亿美元收购了网络安全初创公司 Wiz,创下了它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记录。
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获取高质量训练数据的难度和成本上升。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生成式 AI 在多个行业中发挥作用。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投资表明,生成式 AI 将继续推动创新和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