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ech Founders and Investors Confront a Wave of AI Skepticism》一文指出,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创始人和投资者开始对 AI 的投资回报率(ROI)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情绪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也对整个科技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 AI 怀疑情绪蔓延的背景下,AI 芯片初创公司 Groq 融资 6.4 亿美元,估值达到 28 亿美元。Groq 的最新融资由 Blackrock 领投,Neuberger Berman、Type One Ventures、思科、KDDI 和三星 Catalyst Fund 也参与其中。Groq 计划利用这笔资金打造全新的 AI 芯片,可以更快地处理 AI 推理任务。
Groq 面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英伟达、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 AI 芯片市场。英伟达承诺每年发布一款新的 AI 芯片架构,并正在建立一个新的业务部门,专注于为云计算公司和其他公司设计定制芯片。亚马逊拥有 Trainium、Inferentia 和 Graviton 处理器,谷歌云客户可以使用 TPU,微软则推出了 Azure 实例预览版。
一些分析师认为,Groq 可能会将 Arm、英特尔、AMD 以及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视为竞争对手,因为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在未来五年的年销售额可能达到 4000 亿美元。D-Matrix 去年年底筹集了 1.1 亿美元,用于将其所谓的首创推理计算平台商业化。今年 6 月,Etched 以 1.2 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款定制处理器,用于加速当今占主导地位的生成式 AI 模型架构。
为了开拓市场,Groq 正在大力投资企业和政府推广。今年 3 月,Groq 收购了 Definitive Intelligence,并组建了一个名为 Groq Systems 的新业务部门。Groq Systems 的业务范围包括为希望将 Groq 芯片添加到现有数据中心或使用 Groq 处理器构建新数据中心的组织提供服务。最近,Groq 与政府 IT 承包商 Carahsoft 合作,通过 Carahsoft 的经销商合作伙伴向公共部门客户销售其解决方案,并签署意向书,计划在欧洲公司 Earth Wind & Power 的挪威数据中心安装数万个 LPU。
英伟达最新的人工智能芯片项目遭遇设计缺陷,导致发布时间延后至少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一变动预计将对包括 Meta、谷歌及微软在内的多家大客户造成影响,这些客户已预订了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的该系列芯片。英伟达于今年 3 月正式推出了 Blackwell 系列,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 5 月份曾宣布,计划于年内实现该系列芯片的大规模出货。然而,这一进程在遭遇设计难题后遭遇挫折。
设计与生产上的挑战加剧了市场对英伟达处境的担忧,尤其是在美国司法部正对其涉嫌反竞争行为的投诉展开调查的背景下。Keybanc Capital Markets 的分析师预测,该系列芯片有望推动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从 2024 年的 475 亿美元跃升至 2025 年的 2000 亿美元以上。
英伟达的人工智能服务器芯片 —— 图形处理单元(GPU),长期以来都是 OpenAI 等开发商在对话与视频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驱动力。同时,这些 GPU 助力微软等云服务巨头,通过向其他开发者出租芯片资源,实现了销售额的显著增长。若即将面世的人工智能芯片 B100、B200 及 GB200 遭遇至少三个月的延期,或将打乱部分客户的部署计划,导致他们无法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如期在数据中心内运行大型芯片集群。
微软、OpenAI 及 Meta 等重量级客户正等待英伟达的新芯片,旨在利用这些技术升级开发下一代大语言模型,也就是 ChatGPT、Meta AI 助手及一系列自动化功能背后的核心软件。这些公司强调,要实现软件性能的突破,以更精准地回应复杂查询、自动化执行多步骤任务或生成视频内容,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他们寄望于英伟达的下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尤其是当这些芯片被整合为超级计算机集群时,所能带来的性能提升。
英伟达发言人对于延迟发货的相关声明保持谨慎,仅透露今年晚些时候 “生产进度将按既定计划加速”。微软、谷歌、亚马逊及 Meta 的官方代表均选择不对此发表评论。台积电发言人则未回应置评请求。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的主要客户对 GB200 芯片寄予厚望,并已有规划。近期,谷歌、Meta 与微软纷纷揭示了其在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巨额投资增长,这一举措不仅暂时推高了英伟达股价,也引发了市场对这些企业投资回报周期及盈利前景的广泛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