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 14 日,麻省理工学院(MIT)衍生公司 Moonshot AI 宣布正在开发一种替代 OpenAI 所使用的 Transformer 模型的新技术,并计划通过筹集资金来测试投资者对 AI 项目的兴趣和承受能力。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当前 AI 投资热潮的背景下。
2024 年,人工智能产业链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在 A 股市场。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人工智能 ETF(515980)在过去五个交易日中连续吸引资金。截至 8 月 13 日,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上涨 0.07%,其中中际旭创(300308)等多家上市公司表现突出。人工智能 ETF 在此期间的市场表现也不容小觑,盘中成交额已达到 1149.47 万元。在过去的五个交易日内,该基金有四天实现了净流入,累计吸金 1261.09 万元,融资净买额也高达 129.61 万元,资金的积极布局使得该 ETF 的融资余额稳定在 7735.42 万元。
从估值层面来看,人工智能 ETF 所跟踪的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为 36.82 倍,这一数字处于近一年内的历史低位。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市场,社保基金等大机构纷纷加码,二季度的布局重心显然倾向于人工智能和高股息板块。
最近,在 2024 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发布了首个 AIPC 版本。这一版本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操作系统领域与 AI 的深度融合。中信证券指出,当前中国处于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阶段,企业在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也不得不对信息化和数字化进行系统性的补课。
此外,产业链的重要性正在逐渐被市场认识到。数据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投资潜力也被广泛看好。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链逐步与美国的技术迭代接轨,预计未来将继续吸引来自各个领域的投资者。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逐步披露,更多的社保基金动作浮现。数据显示,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际旭创、科大讯飞等大热门企业,这些公司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的走势,也将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显著改变各行各业的面貌。从 AI 绘画到 AI 写作工具,这些技术不仅在创作领域迅速崛起,而且正在渗透到商业模式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注册用户数量超过 6 亿。
在市场表现方面,人工智能主题 ETF(AIETF,515070)也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尽管整体股指震荡走低,但 AIETF 逆市上涨,近 10 个交易日流入资金超过 7700 万元,份额达到 25.79 亿份。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涌现出多种 AI 创作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AI 绘画与 AI 写作工具。在 AI 绘画领域,以 DALL-E、Midjourney 等为代表的工具,凭借其图像生成能力,已经成为创作助手。这些工具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文字描述生成图像,提高了创作者的创作效率。使用案例显示,艺术家和设计师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快速产生灵感,构建初步草图。
在 AI 写作方面,工具的多样性同样令人关注。从 GPT 系列模型到市场上众多 AI 写作助手,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撰写出文章。这些工具不仅能实现文章结构的自动化生成,还能帮助用户优化文字表达,提高创作效率。
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4 年中国 “百模大战” 竞争格局分析报告》,2023 年中国语言大模型市场规模已达 132.3 亿元,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600 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 50.6%。
投资人工智能的私募股权公司正在寻求获得计算能力;政府也在寻求采取同样的措施,以确保本土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拥有增长所需的一切。Nessim Sariel Gaon 是总部位于卢森堡的 LIAN Group 的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该投资公司成立于 2017 年,已向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领域的公司投入了 5 亿多美元。他表示,一些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资的公司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计算部分。
Gaon 表示,他们的想法是 “拥有自己的算力,并最终以 Compute for equity 的模式补贴这些算力。” 他补充说,虽然许多风险投资基金没有被授权投资硬件,但一些私募股权公司有兴趣走这条路。全球各国政府也在关注算力投资,以确保本国的初创企业有资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