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毫河风报
菜单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播记
 

李想的格局之变:从「一棵树」到「AI 森林」,他给自己开了张三年期限的未来票

2024-12-272024-12-27

冬日的北京,李想选择用直播的方式,打破了自己「消失」九个月的沉默。

这一次,他不再只谈理想的产品和销量,而是用大量笔墨阐述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思考。

从一家新势力车企的掌门人,到立志做「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李想的转型宣言令人惊讶却又在情理之中。

不甘心只做一棵树

「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选了一个非常垂直的领域,虽然做得很好,但是某种程度你可能为了一棵树,错过了一个森林。」李想坦言,汽车之家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正是这份遗憾,让他在第三次创业时,立志要在「森林里做最大的那个」。

这不是一句空话。理想每年超过 100 亿的研发投入中,接近一半投向了人工智能领域。从基座模型到端到端再到 VLM(视觉语言模型),理想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而这些投入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 今年 10 月发布的端到端+VLM 智驾方案,让理想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了关键突破。

技术选择背后的思考

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上,理想的选择颇具特色。虽然特斯拉已经放弃激光雷达,但李想坚持要在前装位置保留这个「贵重」的零件。原因很简单:「中国的道路环境与美国不同,深夜高速上经常会遇到尾灯损坏的大货车。激光雷达在无光环境下可以看到 200 米,这对实现 130 公里时速的自动紧急制动至关重要。」

更值得关注的是理想对自动驾驶分级的新认知。「有监督智能驾驶不是 L2 的延续,而是 L4 的先导。」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郎咸朋表示。这意味着理想没有选择渐进式改良的道路,而是在为更远的未来布局。

写在最后

「给我三年时间」。

当被问及何时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时,李想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他看来,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需要三个关键条件:500 万辆以上的车队规模、成熟的 VLA 模型开发能力,以及充足的人才和算力储备。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征程。但正如李想所说:「只要所有的中国企业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在人工智能这个新赛道上,中国企业或许真的能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巨头的新路。

AI 日报

查看全部日报

  • AI 代理战场新核武!OpenAI 发布 o3 模型:比肩人类决策,媲美专业审核
  • 软银 5000 亿美元 AI「星门」陷融资困境,孙正义:短期波动不足为惧
  • 贝索斯加持 AI 搜索新星估值 140 亿!3 年超谷歌 7 年成绩
  • 苹果重磅爆料:秘密研发两大“杀手锏”芯片,剑指智能眼镜与 AI 服务器!
  • 千觉机器人完成千万融资!加速多模态触觉技术落地

©2025 毫河风报 沪ICP备1801244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