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硅谷科技圈被一纸收购要约搅动。美国当地时间 2 月 10 日,埃隆・马斯克通过律师向 OpenAI 董事会提交 974 亿美元收购方案,这个数字恰好是其八年前参与创立时的初始资金 1 亿美元放大近万倍。这则消息在 X 平台引发连环反应 ——OpenAI 首席执行官奥特曼用戏谑回应将舆论战推至高潮:「不如让我们用十分之一价格收购推特?」
马斯克阵营的收购团队堪称豪华:Valor Equity Partners、Baron Capital 等七家机构组成财团,其中好莱坞巨头 Endeavor CEO 阿里・伊曼纽尔的加入尤为引人注目。该财团承诺「无上限匹配任何竞价」,底气来自 xAI 与 OpenAI 合并后的协同效应。但 OpenAI 当前 3400 亿美元的估值预期,使这场收购更像是战略威慑。
奥特曼的回应看似玩笑,实则暗藏锋芒。97.4 亿美元的报价精准对标推特当前估值,而马斯克三年前正是以 440 亿美元高价购入这家社交平台。这场数字游戏暴露双方积怨 —— 奥特曼在 X 平台发布回应后,马斯克仅用「骗子」二字回击,延续了 2024 年诉讼时的指控论调。
时间回拨至 2018 年 2 月 20 日,马斯克在 OpenAI 董事会最后一次会议上摔门而去,导火索是他提出接管公司被拒。当时 OpenAI 年度预算仅 3000 万美元,与如今单季度超 13 亿美元的营收形成讽刺对比。这位联合创始人离开后,公司立即启动营利性转型,次年引入微软 10 亿美元投资。
法律文件显示,马斯克曾在 2017 年 12 月的内部邮件中支持商业化转型,前提是自己获得多数股权。这场控制权争夺在 2024 年 2 月演变为诉讼大战,马斯克指控 OpenAI 违背开源承诺,而 OpenAI 则披露其曾试图将公司并入特斯拉未果。
OpenAI 独特的「公益公司」架构成争议焦点。其非营利实体持有营利部门股份的设定,在马斯克律师马克・托伯洛夫看来存在估值漏洞 —— 非营利机构持有的股份价值可能被严重低估。最新收购要约要求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独立审计,直指 OpenAI 正在进行的 400 亿美元融资计划。
财务数据显示,OpenAI 营利部门 2024 年营收突破 50 亿美元,但亏损也达 17 亿美元。微软 130 亿美元投资已获得 49% 利润分成权,而新融资方案拟将投资者利润分成上限提高至 75%。这种结构下,非营利实体持有的股份正在加速稀释。
当马斯克在 X 平台晒出 OpenAI 2016 年服务器账单 —— 总额 78 万美元的云计算费用时,评论区出现戏剧性一幕:有用户翻出他当年拒绝追加投资的聊天记录。这场收购闹剧的本质,是创始人对亲手培育却失控的「孩子」的复杂情结,更是非营利理想与商业现实碰撞的经典案例。OpenAI 董事会将于 2 月 20 日召开特别会议,这个日期恰逢马斯克退出整七周年,结局或将重新定义 AI 行业的权力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