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江南区某栋办公楼里,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新一代 AI 加速器。这台代号 RNGD 的芯片刚刚完成对 Llama 3 模型的适配测试,此刻的测试数据将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关键筹码。就在同一时刻,硅谷巨头 Meta 的收购团队正跨越太平洋,准备敲定这家名为 FuriosaAI 的韩国芯片企业的命运。
FuriosaAI 研发的 RNGD 芯片采用台积电 5nm 工艺,653 平方毫米的晶圆面积容纳 400 亿晶体管。其独创的 TCP 架构在能效比上实现突破:150 瓦功耗下提供 1 POPS 的 INT4 算力,相当于每秒完成 1000 万亿次整数运算。这款专为生成式 AI 设计的芯片,在支持 Llama 系列大语言模型时,推理速度比同类产品提升 37%。
全球 AI 算力缺口正以每年 300% 的速度扩大。Meta 每天要为旗下 AI 服务消耗 1.5 万片 H100 GPU,仅 Llama 3 的训练就动用了 5000 片英伟达芯片。半导体咨询机构 TechInsights 的数据显示,当前 AI 芯片交货周期已延长至 52 周,Meta 等科技公司开始寻求多元供应链。FuriosaAI 的价值在此刻凸显 —— 其首尔工厂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实现月产 2 万片 RNGD 芯片的能力。
谈判桌上存在多个变量:FuriosaAI 创始人 June Paik 持有 18.4% 股份,韩国 Naver 集团和 DSC 投资公司合计持股 31%。消息人士透露,Meta 给出的报价包含技术整合承诺 —— 保留首尔研发中心独立运营权,并将 RNGD 架构融入第三代 MTIA 芯片设计。但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已启动审查程序,关键技术出口需获得政府批准。
这场横跨太平洋的芯片博弈,折射出 AI 军备竞赛的新形态。当 FuriosaAI 的工程师调试完最后一行代码,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正在改写全球算力版图。Meta 的选择不仅关乎企业战略,更预示着 AI 基础设施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演进的拐点。芯片战争的下半场,胜负手可能藏在某个首尔实验室的电路设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