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向加州法院提交的文件显示,他愿意撤回 974 亿美元收购要约,前提是 OpenAI 终止向营利实体转型。这份附条件的撤诉申请,将这场持续半年的控制权争夺推进至新阶段。
马斯克的法律团队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策略:2 月 10 日主动抛出收购要约,13 日立即转为撤诉要挟。这种战术组合暴露其真实意图 —— 通过制造法律风险迫使董事会让步。文件显示,马斯克特别要求保留现有董事会的非营利属性,这与 xAI 的商业布局形成微妙对冲。
OpenAI 非营利董事会的反击直指要害。在 2 月 13 日提交的法庭文件中,他们完整披露了 2019 年架构调整的原始文件,证明营利子公司 OpenAI LP 的利润上限机制从未改变。核心证据是一份标注「永久有效」的条款:任何超过 150 倍投资回报的利润自动转入非营利基金。
双方交锋转向「控制权」的法律定义。马斯克律师强调收购对象是「非营利资产」,但 OpenAI 举证显示,其核心专利和 GPT-6 模型所有权归属于非营利实体。加州法律对非营利组织资产转让有严格限制,这使马斯克的收购在法律层面存在先天缺陷。
这场争端暴露出 AI 巨头治理的结构性难题。OpenAI 的混合架构经受住了首轮冲击测试,但马斯克抛出的 974 亿估值犹如双刃剑 —— 既证明其商业价值,又加剧资本对治理体系的侵蚀压力。当非营利理想遭遇万亿级估值,平衡木还能维持多久?